践行“四下基层” 加强源头治理
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
湖北省大冶市委书记 孙辄
近年来,湖北省大冶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大力弘扬“四下基层”优良传统,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用好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,建平台、创机制、溯源头、抓治理,推动信访问题快捷高效化解,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注重源头防范
打好民主决策、从严监督、专项整治“组合拳”,加强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,切实在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。
民主决策防风险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源头预防化解的重点,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,实行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,定期梳理意见建议类信访问题以及社会热点、改革难点、民生重点等问题。
从严监督促规范。建立加强改进基层监督和行政执法联合监督机制,从严加强干部监督、执法监督,督导职能部门规范行政行为,做到依法用权、依法行政、依法办理信访事项。
专项整治护民利。加强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作、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调解处理等机制,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。2024年以来,帮助农民工讨薪4100余万元,帮助企业职工追缴社保费用56万元。
建好用好平台
建平台、优服务,推动信访问题在基层闭环化解。
建好用好三级矛调中心平台。市级层面,建设市级矛调中心,按照“一核五化”的标准,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推动建设标准化、运行实战化、防控精准化、应用智能化、服务专业化,统筹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。乡镇(街道)层面,按照“1+5+N”的模式,建设镇级矛调中心,一站式解决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。村(社区)层面,依托党群服务中心,以村庄理事会(业主委员会)为阵地,发挥“五老人员”、乡贤能人、驻点民辅警、网格员的作用,将基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、化解在小。全市信访问题60%化解在村(社区)一级,30%化解在乡镇(街道)一级,10%化解在市级。
建好用好“一县一码”线上平台。探索信访“码上行”工作法,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和“135”快办机制(信访诉求1天内受理,一般事项3天内办结,5天内不能办结的必须面对面说明原因),收到诉求后面对面听取意见、了解需求,办理中面对面沟通协商、寻求解决路径,办结后面对面宣传政策、告知结果,以网上速度、网下温度赢得群众满意。
建好用好“民情通”统一诉求处办平台。畅通民意诉求渠道,整合12345、“互联网+监督”等8个渠道,创新搭建“民情通”统一诉求处办平台,建立“全量收集——精准交办——高效处理——及时反馈”的“一站式”处办模式,实现群众诉求“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”。平台月均受理群众诉求9800余件,平均在线解答率80%,按时签收率98.68%,按时回复率99.10%。
完善工作机制
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效果导向,针对性完善信访事项办理机制,常态高效化解群众信访问题。
规范领导接访下访机制。坚持常态接访、主动约访、带案下访,建立市、镇、村三级大接访机制,提前在媒体公示市领导信访接待日和下访约访时间,让群众能见到想见的领导,更好推动问题解决。2024年以来,市领导接访下访162余次,接待群众471批、774人次,推动解决出行难、上学难、住房难、办证难等民生问题。
建立“一站式、多元化”访调机制。发挥信访、调解、仲裁、听证、法律援助等解纷优势,强化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协同联动,做实联合接访和会商研判,以“一站式、多元化”的形式综合施策、调纠止纷,形成了大调解、大化解工作格局。2024年以来,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调处案件2611件,调解成功2533件,调解成功率97%。
构建矛盾纠纷贯通联动机制。建立信访信息共享互通、重点问题研判会商、重点问题联合督办、问题线索移交问责等机制,推动信访、纪检监察、政法等部门精准对接、有效贯通,信访工作秩序更加规范有序。